关注一起调研网微信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8-13 11:22   浏览:225   回复:0

用你99%的时间说1%的干货,那哪儿行!

  • 本文作者:袁岳幺零零幺

我们会议多、论坛多、活动多,因此也就发言多、演讲多、说话多。但是一个会议上到底有多少信息是创新的、独特的、值得人们深思的、需要大家重视的?站在发言者的角度,有多少话是非说不可的,不说就是损失的,或者说了就会带来独特价值的呢?


在我看来很多人说的话,30%客套、50%不痛不痒的二手旧知识、15%介绍单位情况与工作常规、4%想做的广告、1%可能有新知识。在一个有十个发言嘉宾的场合,可能两个是读稿的领导,三个是给面子来站台但并非对主题有研究的大咖,两个是有研究但是对于会议特殊需要并不掌握而把在其他场合通用的内容说一遍的专家,两个做具体事但给的发言时间特别短的年轻人,一个有点名气但是主要拉来打酱油的媒体人。

我们新概念很多,所以凡是出了新概念,就要有新论坛,就有新口号,而且要有新联盟、新协会、新俱乐部,但是领导、大咖、专家、做事的人的分布还是如此,行礼如仪,反复操作,形成行业、场面、声势与媒体内容,只是干货还是那么少,那么的不起眼。

如果我们换个样子,让有干货、做实事的人来主讲,立即就会有一个规格不够、热闹不够的问题;如果只讲1%的干货,就有一个领导没时间听,大部分人听不懂,讲的人白讲的问题;如果说好了只讲门道,就有一个大部分今天的会议积极分子可能没有舞台与出场机会的问题。

自然,结果,非干货联盟就结成了反干货联盟,干货就必然被排除出舞台,或者就压缩成了一个小小的包子馅,我们需要用一天的时间吃包子皮,在接近闭幕的时候听到一点点包子馅。而这个时候留在会场上的只有很少数人了,因为按照八项规定晚上没有宴会。


打赏

 
分享按钮